与李焯芬教授对话:探寻文明进步之源

11-07,2024

2024年10月15日,香港珠海学院举办黄廷方·信和大师讲堂活动,邀请校董会副主席李焯芬教授作“文明因互鉴而进步”主题讲座,近200名学生、教职工到场聆听,现场座无虚席。讲座还同步进行了网络直播。

学院校董兼署理校长张珍出席活动,并向李焯芬教授送出感谢状。

李焯芬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他于1970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并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取得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作为知名岩土工程专家,他曾在加拿大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兼任世界银行、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等多个国际机构的科学技术顾问。他还积极将海外的技术与经验引入中国,参与了三峡工程等中国众多重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在逾50年的职业生涯中,李焯芬教授不仅在工程领域取得卓越贡献,在教育、文化等领域也建树良多。李焯芬教授现任香港珠海学院校董会副主席,此前曾担任香港大学副校长,并先后于2000年、2017年协助创办香港大学及香港珠海学院的佛学研究中心。作为香港高等教育界的杰出人物代表,李焯芬教授始终致力于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自2003年起,他开始担任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研究与国际汉学交流。李焯芬教授于2024年获颁香港特区政府授勋及嘉奖制度下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中华文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饲养,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演化出崭新的面貌。”

讲座中,李焯芬教授以古代丝绸之路、明朝的“西学东渐”思潮作为切入点,分别论述外来的技术、科学与文化如何在中国文化土壤中发生深刻的融合和发展,解读了多个历史文明互鉴案例,展示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分享了对中华文明与外来文化互动的思考,与现场学生们探讨文明互鉴的意义。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李焯芬教授引用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观点——现代社会需要平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阐述中国梦的内涵与该观点的契合之处。

李焯芬教授还鼓励学生们拓宽视野,在深入研究专业的同时,积极了解不同领域的学科动态,既要重视传统文化,也要保持对外来文化的好奇心,通过自我丰富、自我提升,在全球化的时代更好地与世界沟通。

现场观众踊跃参与讨论。

本次讲座是黄廷方·信和大师讲堂系列活动的第二期。香港珠海学院在黄廷方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于今年推出大师讲堂系列讲座,旨在邀请学术专家、行业领袖、社会名家等,就不同主题分享洞见,丰富与拓宽师生们在科学工程、人文社科、商业管理等领域的学习体验。

专题专栏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Hong Kong Chu Hai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香港新界屯门青山公路青山湾段80号 |电话: (852) 2972 7200 |传真: (852) 2972 7367 |邮箱: info@chuhai.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