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共话《黑神话:悟空》到“哪咤”电影的中国文化绍续与铸新

05-12,2025

2025年5月8日,香港珠海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系、新闻及传播学系及亚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从《黑神话:悟空》到‘哪吒’系列电影: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延续与创新”茶话会圆满结束。此次茶话会,香港珠海学院邀请了二十位分别来自电影、电子特技制作、动漫、音乐以及电子游戏开发等重量级海内外业界专家,以及国内和香港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共聚于香港珠海学院五号演讲厅和“茶文化交流室”。

与会嘉宾、学者在香港珠海学院五号演讲厅外的合照。

茶话会于下午2时由香港珠海学院张珍署理校长致辞揭开序幕。张校长表示,香港珠海学院自1947年在广州创校以来即重视对中国人文传统的传承与开拓,因此特别设立“香江拾珠 风云季汇”文化雅集,得到大紫荆勋贤杨孙西博士为系列文化活动的赞助方。活动旨在推广“文化阅读・阅读文化”的定期活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社会各界的交流与互动,说好中国故事,说好香港故事。此次活动,是文化雅集的第三次聚会。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延续与创新”这个课题,张校长认为可从三个方向探讨,包括“传统价值核心的现代传承、容纳、转化与创新”、“当代技术洪流下传统价值核心的重新规划”和“全球视野下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传统价值核心通过“扬其糟粕,存其精髓”的进路,结合新时代倡导的文明与和谐、自由与平等精神,传统价值在当代得以延展。通过崭新设计的沉浸体验,使仁、礼、忠、孝等核心价值得以形象化呈现,让原本静态的文本阐释转化为动态的数字叙事和互动参与,实现了传统文化基因在数字空间的动态传承。中华文化借着崭新数字技术传播,使中、西方观众和玩家得以在了解故事时同步认识、体验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涵。现场参与的师生及公众人士多达100人。

与会嘉宾、学者、师生和公众人士在香港珠海学院五号演讲厅的大合照。

茶话会第一部分圆桌发言在“茶文化交流室”举行,并在五号演讲厅同步直播。一众业界专家,一边品茗,一边分享对《黑神话:悟空》和《哪吒》系列电影所引起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新科技下呈现的新文化现象的心得和意见。发言嘉宾有:中国十大最佳制片人之一的郑凯南老师述说对内容与形式、市场与艺术的纠葛;香港著名导演高志森先生分析《哪吒2》对中国电影引起的影响;周星驰专用特效导演罗伟豪先生讨论技术驱动与文化共鸣如何引爆全球市场;香港著名漫画家冯志明先生指出本地动漫创作的传承也有中国特色;韩国C J Entertainment前中国和香港区首席执行官宋英兰女士讨论《哪吒2》之后中国电影资金筹集与发行;“腾讯光子工作室群”香港业务总监、游戏制作人陈朝光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怎样在游戏叙事中演绎、传承与创新;音乐制作总监陈玉彬先生分析《黑悟空》与《哪吒》的配乐如何通过结合音乐与视觉达到叙事功能。

此外,西南民族大学的徐希平教授思考四川江油哪吒文化资源如何发掘和利用;香港浸会大学吴国坤教授讨论电影怎样讲好/不好中国故事和如何走向世界;香港大学陈志明博士分析数字时代下传统文化的重铸与价值转化;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李汇川博士利用“中国故事”的世界化说明跨文化交流中的国产电子游戏。

八和会馆会员吴国华和吴立熙在香港珠海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学院辖下“艺创科技研究中心”演出表演节目“《斗战・莲华》——悟空 哪吒・沉浸式粤剧对决”。

大会于第一场圆桌发言之后,准备了表演节目“《斗战・莲华》——悟空 哪吒・沉浸式粤剧对决”,由八和会馆的吴国华先生和吴立熙先生担纲演出。节目结合崭新的虚拟实景技术和真人演绎,让虚拟科技与实体表演融合为一,突显科技与人文艺术之间的相辅相成作用。香港珠海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冯锦荣教授更表示,这是文学与社会科学学院辖下“艺创科技研究中心”成立以来,首次对外公开表演的项目。

第二部分圆桌发言,则由香港珠海学院的专家学者进行分享。他们在茶话会分享的内容除了涵盖《黑神话:悟空》和《哪吒》的内容情节、艺术美学分析外,还包括由这两部作品引起的周边研究,例如张誉允博士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核心,分析天命观的诠释与重构;林龙杰博士讨论电影与游戏再造中国传统故事的逻辑。不少与会的业界专家和学者,更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的角度,分别分享了对这两部作品带来的文化继承与弘扬的深入分析,以及在数字时代,电子游戏等新技术媒介怎样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等课题。

专题专栏
查看更多
Copyright © Hong Kong Chu Hai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香港新界屯门青山公路青山湾段80号 |电话: (852) 2972 7200 |传真: (852) 2972 7367 |邮箱: info@chuhai.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