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香港珠海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學系、新聞及傳播學系及亞洲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從《黑神話:悟空》到『哪吒』系列電影: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的紹續與鑄新」茶話會圓滿結束。是次茶話會,香港珠海學院邀請了二十位分別來自電影、電子特技製作、動漫、音樂以及電子遊戲開發等重量級海內外業界專家,以及國內和香港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共聚於香港珠海學院五號演講廳和「茶文化交流室」。
與會嘉賓、學者在香港珠海學院五號演講廳外的合照。
茶話會於下午2時由香港珠海學院張珍署理校長致辭揭開序幕。張校長表示,香港珠海學院自1947年於廣州創校以來即重視對中國人文傳統之承傳與開拓,因此特別設立「香江拾珠 風雲季滙」文化雅集,得到大紫荊勳賢楊孫西博士為系列文化活動的贊助方。活動旨在推廣「文化閱讀・閱讀文化」的定期活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進社會各界之交流與互動,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是次活動,是文化雅集的第三次聚會。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的紹續與鑄新」這個課題,張校長認為可從三個方向探討,包括「傳統價值核心的現代傳承、容納、轉化與鑄新」、「當代技術洪流下傳統價值核心的重新規劃」和「全球視野下的跨文化交流與傳播」。傳統價值核心通過「揚其糟粕,存其精髓」的進路,結合新時代倡導的文明與和諧、自由與平等精神,傳統價值在當代得以延展。通過嶄新設計的沉浸體驗,使仁、禮、忠、孝等核心價值得以視像化呈現,讓原本靜態的文本闡釋轉化為動態的數位敘事和互動參與,實現了傳統文化基因在數碼空間的動態傳承。中華文化藉着嶄新數位技術傳播,使中、西方觀眾和玩者得以在瞭解故事時同步認識、體驗中華文化的價值內涵。現場參與之師生及公眾人士多達100人。
與會嘉賓、學者、師生和公眾人士在香港珠海學院五號演講廳的大合照。
茶話會第一部分圓桌發言在「茶文化交流室」舉行,並在五號演講廳同步直播。一眾業界專家,一邊品茗,一邊分享對《黑神話:悟空》和《哪吒》系列電影所引起對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新科技下呈現的新文化現象的心得和意見。發言嘉賓有:中國十大最佳製片人之一的鄭凱南老師述說對內容與形式、市場與藝術的纏鬥掙扎;香港著名導演高志森先生分析《哪吒2》對中國電影引起的影響;周星馳專用特效導演羅偉豪先生討論技術驅動與文化共鳴如何引爆全球市場;香港著名漫畫家馮志明先生指出本地動漫創作的承傳也有中國特色;韓國C J Entertainment前中國和香港區首席執行官宋英蘭女士討論《哪吒2》之後中國電影資金籌集與發行;「騰訊光子工作室群」香港業務總監、遊戲製作人陳朝光先生說中國傳統文化怎樣在遊戲叙事中演繹、傳承與創新;音樂製作總監陳玉彬先生分析《黑悟空》與《哪吒》的配樂如何通過結合音樂與視覺達到敘事功能。
此外,西南民族大學的徐希平教授思考四川江油哪吒文化資源如何發掘和利用;香港浸會大學吳國坤教授討論電影怎樣說好/不好中國故事和如何走向世界;香港大學陳志明博士分析數位時代下傳統文化的重鑄與價值轉化;上海社會科學院的李滙川博士利用「中國故事」的世界化說明跨文化交流中的國產電子遊戲。
八和會館會員吳國華和吳立熙在香港珠海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轄下「藝創科技研究中心」演出表演節目「《鬥戰・蓮華》——悟空 哪吒・沉浸式粵劇對決」。
大會於第一場圓桌發言之後,準備了表演節目「《鬥戰・蓮華》——悟空 哪吒・沉浸式粵劇對決」,由八和會館的吳國華先生和吳立熙先生擔綱演出。節目結合嶄新的虛擬實景技術和真人演繹,讓虛擬科技與實體表演融合為一,突顯科技與人文藝術之間的相輔相承作用。香港珠海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院長馮錦榮教授更表示,這是文學與社會科學學院轄下「藝創科技研究中心」成立以來,首次對外公開表演的項目。
第二部分圓桌發言,則由香港珠海學院的專家學者進行分享。他們在茶話會分享的內容除了涵蓋《黑神話:悟空》和《哪吒》的內容情節、藝術美學分析外,還包括由這兩部作品引起的周邊研究,例如張譽允博士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核心,分析天命觀的詮釋與重構;林龍傑博士討論電影與遊戲再造中國傳統故事的邏輯。不少與會的業界專家和學者,更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轉化的角度,分別分享了對這兩部作品帶來的文化繼承與弘揚的深入分析,以及在數字時代,電子遊戲等新技術媒介怎樣實現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等課題。